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sexSelectedText ? sexSelectedText : '性别'}}
{{ageSelectedText ? ageSelectedText : '年龄'}}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职场受伤需治疗,高校不是避风港

时间: 2018-05-16 00:00 分类: 简历指南 来源: [转载]

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 {{clickNum}}

  近来,一个颇为新奇的“人口迁徙”现象,频频出现于职场年轻群体中间。一些踏入社会时间不长,工作资历较浅的85后、90后,不同程度地对职场心生负面情绪:受伤、厌倦、迷茫……面对种种痛苦,他们选择做“职场逃兵”。而逃离的地点,则是大学校园。
  年轻人总是渴望成长,渴望独立,渴望被世人认知与尊重。刚刚离开“象牙塔”进入职场,就选做“职场逃兵”上演“凤还巢”,其实暴露的是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
  抗挫折能力是指人们对思想挫折的控制、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正确控制情绪、适应环境、调节行为、改善自我的过程。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转型时期,各方面竞争激烈。对于刚刚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没有对现实的了解,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从温馨、平静、和谐充满人情味的校园,一下子踏入竞争、动荡、公平崇尚“丛林法则”的职场,巨大的反差、骤然激增的压力、环顾四周茫然会使那些抗挫折能力弱的年轻人丢盔卸甲舍弃职场退守校园。成为职场逃兵。这是个人素质修养的欠缺也是长久以来教育的败笔。
  长期以来弥漫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功利性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孩子的文化成绩的提高。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无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正常社会交往需要和人生体验。分数成了命根子,文凭成了终极目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离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人的知识难于转化为能力和信仰,人的社会性难于生成,结果是一些学生分数很高,素质不高,缺乏抗挫折能力,失去积极进取的活力,依赖性强,办事和自理能力较弱,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不是积极寻求方法加以解决而是选择逃离现实,甚至出现轻生或者杀人的恶性事件。
  职场受伤“人口迁徙”返回校园的现象,让我们反思也更应当重视,社会各方面应当积极开展“挫折教育”引导职场受伤的大学生,“积极充电”“自我完善”补齐短板。让大学生校园由避风港变成加油站,让受伤的职场生成为鹏程万里的鸿鹄!